岑程 博士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PI,博士生导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楼B502E
办公电话:010-82805694
手机:15201286095
Email:cheng.cen@pku.edu.cn
研究方向:慢性痛及精神共病的神经机制和干预策略
个人简介
岑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副研究员、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疼痛共病情绪认知障碍的突触和神经环路机制的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Nature Communications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6-2029,2019-2022)和青年项目(2017-201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2026),北京大学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等,并得到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2026)的资助。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2项获授权。多次受邀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中国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作报告,并担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离子通道与受体分会委员和北京神经科学学会青年委员。
工作/学习经历
2022.8- 至今 北京大学 神经科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PI
2017.8-2022.7 北京大学 神经科学研究所 讲师
2015.7-2017.7 北京大学 基础医学院 博士后
2010.9-2015.6 北京大学 基础医学院 博士
2006.9-2010.6 华中科技大学 学士
授课课程
承担了本科生《神经生物学》、《高级神经生物学》、《医学中的理工信前沿拓展》、《科研思维训练》、《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和研究生《高级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进展》和《高级神经生物学实验》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目前由博士生3名、硕士生1名、本科创新人才项目4人及主管技师1人组成。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北大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及附属医院临床科室等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与学科交叉融合。团队每周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和文献学习,追踪学术前沿动态、强化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课题组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团队成员的个人发展。博士研究生陆羿天同学获批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并在首届全国神经科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获优秀研究生入围奖。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并进行专题报告和墙报展示交流。两名本科生依托团队开展创新性研究,申请并获批2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自主设计实验项目,参与发表科研论文1篇。团队已逐步发展为神经科学领域具备坚实研究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研究团队。
研究项目和基金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丘脑束旁核在帕金森病痛觉敏化中的神经环路调控机制(32571184)。2026.1.1-2029.12.31,50万元,项目负责人。
2.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丘脑束旁核及其环路调控三叉神经痛和相关负性情绪的机制研究(5242008)。2024.1.1-2026.12.31,20万元,项目负责人。
3. 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病理性疼痛-负性情绪交互作用的关键分子及药物干预策略(2021ZD0203204)。2021.12-2026.11,122.5万元,项目/课题骨干。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催产素受体的磷酸化与社交行为:蛋白激酶D1对催产素受体的转录后调控及机制研究(81873738)。2019.1-2022.12,56万元,项目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蛋白激酶D1调控神经型钙粘素N-cadherin促进突触发育和学习记忆的机制研究(81600989)。2017.1-2018.12,17万元,项目负责人。
科研论文
1. Zheng HY#, Chen YM#, Xu Y,Cen C*, Wang Y*. Excitatory neurons in the lateral parabrachial nucleus mediate the interruptive effect of inflammatory pain on a sustained attention task. J Transl Med.2023 Dec 10;21(1):896.
2. Wang F#, Yin XS#, Lu J, Cen C*, Wang Y*.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positive feedback on the oxytocin receptor and the kinase PKD1 contributes to long-term social memory. Sci Signal. 2022 Feb;15(719):eabd0033. Epub 2022 Feb 1.
3. Cen C#, Luo LD#, Li WQ, Li G, Tian NX, Zheng G, Yin DM, Yimin Z, Wang Y*. PKD1 promotes functional synapse formation coordinated with N-cadherin in hippocampus. J Neurosci. 2018 Jan 3;38(1):183-199. 1640-17.2017. Epub 2017 Nov 13.
4. Wang GQ#, Cen C#, Cao S#, Li C#, Wang N, Zhou Z, Liu XM, Xu Y, Tian NX, Zhang Y, Wang J, Wang LP* and Wang Y*. Deactivation of excitatory neurons in the contralateral prelimbic cortex via Cdk5 promotes pain sensation and anxiety. Nat Communs. 2015, Jul 16; 6: 7660.
5. Lyu TJ#, Ma J#, Zhang XY#, Xie GG#, Liu C#, Du J#, Xu YN, Yang DC,Cen C, Wang MY, Lyu NY, Wang Y*, Zhang HQ*. Deficiency of FRMD5 result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ysfunction and autistic-like behavior in mice. Mol Psychiatry. 2024 May;29(5):1253-1264.
6. Li WQ#, Luo LD*, Hu ZW, Lyu TJ, Cen C, Wang Y*. PLD1 promotes dendritic spine morphogenesis via activating PKD1. Mol Cell Neurosci. 2019 Sep;99:103394. Epub 2019 Jul 26.